<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返回顶部

        着名人物
        古代人物
        发布时间:2019-02-13 08:18 来源: 365bet体育在线网址_365365bet体育在线_Best365官网登录人民政府办公室

        赫连勃勃(?—425)亦名刘勃勃,字屈孑,其先本姓铁弗,北人谓:父为鲜卑,母为铁弗氏。后取“徽赫与天连”之意,改姓赫连。他是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属匈奴铁弗部人。父刘卫辰,被前秦苻坚任为西单于,统摄河西诸部族,嗣为魏所杀。前秦瓦解后,勃勃从后秦姚兴,镇守朔方。公元407年,拥兵背叛后秦,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定都统万城。其性残暴。418年,勃勃乘东晋末年刘裕内乱之机,率军大破刘义真而夺取长安,在灞上称帝。公元439年死于帝位,谥武烈,在位19年。

        宇文恺(555—612),建筑学家,鲜卑族,字安乐,朔方夏州人,后迁居长安。隋文帝时兴建大兴城,宇文恺任营建新都副监,负责规划设计。该城规模宏大、布局齐整,奠定了唐长安城的基础。炀帝兴建东都洛阳,也由宇文恺规划设计。其规模比大兴城略小,但宫殿更加富丽堂皇。宇文恺在设计大型宫殿建筑时,使用了比例尺,绘有平面图,并用木头作成立体模型。文帝时,宇文恺还设计开凿了广通渠,自大兴城东引渭水至潼关入黄河,全长300余里。既改善了关中漕运,又可灌溉两岸农田,人称“富民渠”。宇着有《东都图记》20卷,《释疑》1卷,今佚。此外,还着有《明堂图议》2卷,其部分内容保存在《隋书》中。

        梁师都(?—628),隋末朔方豪右,仕隋为鹰扬郎将。隋大业13年(617),起兵杀郡丞,占据夏州,称大丞相。后联兵突厥,与隋将张世隆战,而有雕阴(今绥德)、弘化(甘肃庆阳)延安等郡,僭称帝位,国号梁,建元永隆。后依附于突厥的始毕可汗,被封为大度毗加可汗、解事天子。他随即怂恿突厥南侵,屡为唐所败。贞观初年,突厥衰微,师都陷于孤立,太宗遣使者劝其归顺,不从。2年(628),唐朝派驸马都尉柴绍领军征梁,师都被从弟洛仁所杀,梁国随告灭亡。

        张平高,唐绥州(今绥德县)人。隋朝末年任鹰扬府校尉,驻守太原。其时唐高祖未起事,在太原镇守,与张平高相友善。大业中,隋炀帝离开京都长安,巡游江南。隋仪同三司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素与李渊关系密切,乘此机会,共谋推翻隋朝夺取天下的大计。张平高也参与此事。高祖起兵太原,即任张平高为军首,因举事有功而累封为骠骑将军,后改迁为左领将军,封为萧国公。唐武德初年,高祖下诏奖赏太原起兵的元勋,张平高也受到一生中免除一次死罪的特赏。唐武德9年(626)10月,唐太宗即位,从实再论功行赏,封张平高食邑300户。太宗贞观初被调离长安,出任丹州(今陕西宜川)刺史。不久,因妖言所涉而获罪,免去职务,仅令以光禄大夫回乡。后病死于家中。张平高死后,唐太宗又追封他为罗国公,赠潭州都督。

        杨业(?—986)原名继业,麟州新秦(今神木杨城)人。北汉麟州刺史杨信次子,武勇有智谋。20岁任北汉指挥使,赐姓刘,后任建雄军节度使,每作战,常旗开得胜,被誉为“无敌将军”。太平兴国4年(979)北汉为宋所灭,宋太祖爱继业忠勇,封为大将军,遂复杨姓,单名业。后任代州刺史兼三交口驻泊兵马都部署。他为人俭朴,及至严冬也只裹棉絮御寒,案旁从不生火。他体恤部属,不论练兵或攻战,都能身先士卒,故所部极愿为其效力。时值契丹入侵雁门,军情危急。杨业率千人操小道从背后奔袭,敌军大败,俘获契丹驸马侍中肖咄李,声威由此大振。

        宋雍熙3年(986)8月,契丹萧太后与大臣耶律汉宁统兵10余万攻陷代州直奔中原。宋廷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率所部护送云、朔、应、寰4州移民。杨业力主避敌锐气,免与敌军硬战而保移民安全。监军王侁非但不听,反恶意相逼,军械库使刘文裕也随声附和。继业不得已孤军深入朔州,行前哭着对潘美说:“此行必败。杨业是北汉降将,本当死,皇上不杀,还予恩宠,我并非怕死,不过想寻机立功报效国恩罢了”。叮嘱潘美等伏兵陈家谷口以做接应。不料潘美等列兵陈家谷口,从寅时只等到巳时,就以为敌军败北,王侁欲争功先领兵离去,潘美阻止无效也率部南移20里观望,后听说杨业被围战败,便挥师逃走。杨业从中午苦战到日落,长子延玉退至陈谷口见并无伏兵来援,不由捶胸大哭。此时部下只存百余人,杨说:“你们都有妻室儿女,与我同死无益,不如待敌军退去各自逃生,或许可回朝报信。”众人闻言纷纷落泪,都不肯离去,与杨业力战群敌。最后,杨业身负数十处重伤,杀敌百十人,终因力尽被擒,部下也无一生还。

        杨业被俘后英武不屈,绝食三日而死。杨业死后,妻折氏赴朝诉冤。宋太宗非常痛惜,下诏除名王侁,降潘美三级。发配王侁、刘文裕于金州和登州。追赠杨业为太尉,赏赐其家属布千匹,粮千石,录用其子延昭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为供俸官,延环、延贵、延彬为殿直。

        杨延昭(957—1014)原名延郎,杨业第六子,世称杨六郎。幼时沉默寡言,常以摆弄军阵为戏,杨业甚爱之,曾对人说:“此儿像我”。每次出征,总带延昭随其左右。太平兴国年间,杨业攻应州、朔州时,延昭担任先锋。杨业殒国后任景州知州、江、淮都巡检使、定远知军、保州巡检使等职。

        宋咸平2年(999)冬,契丹入侵北境遂城。该城小且无防守设施,城内军民大恐。杨延昭召集精壮发给武器登城守护,又将水泼在城墙上结冻,使城墙坚滑不可攀。契丹国攻数日不下而退,延昭则率兵截获其辎重,他因功任莫州刺史。当时傅潜统重兵屯驻中山,延昭、杨嗣、石普等多次约请傅潜增兵追击契丹,傅不应。后真宗追究傅潜之罪,并召见延昭讨论边事,延昭详陈所见。真宗高兴地对诸王说:“延昭之父继业是前朝名将,延昭领兵戍卫边塞,很有其父雄风,着实可嘉”。宋景德元年(1004),真宗令延昭领兵万人,戍守北边。延昭率士卒入辽境,攻下古城,斩获甚多。后契丹求和,延昭被受保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景德2年(1005)升任保州防御使,后改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大中祥符7年(1014)卒,57岁。

        杨延昭智勇双全,遇敌率先出战,所得赏赐全部分赏下属,出入从不讲排场。他戍边20余年威震契丹。死后护棺回京,河、朔百姓多望柩而泣。

        李继迁(963—1004),宋代银州人。其祖党项拓跋氏,唐时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赐姓李。继迁乃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擅骑射,饶智数。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锐授其为管内都知蕃落使。982年得悉族兄李继捧入朝,并以夏、绥、银、宥、静5州内附,随与弟继冲密谋,乘宋不备,出兵占据绥、银2州。又采纳亲信张浦建议,假充乳母丧,出城安葬,趁势将兵器藏入“灵车”,带其家族逃奔地斤泽。乃出示先人遗像,号召大家反宋自立。983年5月,党项渠嵬首领与南山诸族率部投奔继迁,继迁进攻宥州西南的王庭镇取得了胜利。由于兵骄将堕,被宋夏州州知尹宪和巡检曹光实侦知,派精骑偷袭成功,继迁大败,只身与弟继冲逃出,妻、母均为宋兵所获。985年,为报前仇,假纳节投诚,设伏以诱曹光实。曹按约定日期及地点前往,被继迁所杀,又乘胜攻占银州,党项部众也纷至沓来,声势大振。之后,李大信等推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继迁采纳张浦的主张,只受都知蕃落使而拒称王,暂代定难军留后。立足后,先攻克会州(甘肃靖远),并乘胜转攻米脂三族寨,杀宋监军,再取抚宁,结果大败而退出银州。接着,在神府浊轮川失利,继迁兵力几乎丧失殆尽。

        宋雍熙3年(986)2月,继迁派张浦带重币到辽,取得了耶律隆绪的支持。辽圣宗授继迁定难军节度使与夏、绥、银、宥、静5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从此继迁联辽攻宋,经常袭击夏州、麟州。988年3月,辽又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继迁,并赠马3000匹。997年,辽封继迁为西平王。12月,宋太宗卒,宋真宗赵恒即位,继迁乘机再次向宋索要夏州。当时宋帝新立,只好“纵其所请”,授继迁以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等职,管理夏、绥、银、宥、静5州之地。继迁并未以此罢休,在辽的支持下,不断攻宋城池,截取粮物,终于咸平5年(1002)3月,兵陷宁夏灵州,杀死知州裴济,将灵州改为西平府,大造宫室、宗庙。

        1003年10月,暗中移兵西凉,袭破“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此时,早已归附宋朝的吐蕃首领潘罗支来降,谋士张浦防其有诈,劝继迁“兵务慎重,贵审敌情”,兵未挫而归顺,恐系圈套,不如将计就计一举歼灭为上。李继迁不听,故潘罗支乘其不备,秘密集结族人数万,大破党项兵于三十九井地方,继迁身中箭矢,仓惶逃回西平。

        365bet体育在线网址_365365bet体育在线_Best365官网登录

               宋景德元年(1004)1月,终因伤重归西。在弥留之际,一面麻痹宋朝,要儿子上书归附;一面嘱张浦:“尽力辅佐,相机行事”。

               折从阮(?—955)字可久,嗣伦子,初名从远,后汉天福12年(947)入朝,更名从阮,以避高祖讳。初入军为牙将,后因其招回纥归国有功,被提升为刺史。后晋开运元年(944)又任府州团练使和振武节度使。其时,高祖割河西地赔契丹以求平安,不料契丹贪得无厌,欲尽迁河西之民于辽东,州民因之大恐。从阮深为百姓之苦所痛,遂奋不顾身率兵保民,抗拒契丹,使数万百姓幸免离井背乡之苦。天福12年(947),高祖于府州建永安军,任从阮为节度使。在任数年,竭心治军振民,契丹虽经年虎视,终因从阮防务甚严而丝毫不敢妄动。后周广顺3年(953)西部庆州野鸡族起事对抗朝廷,从阮领旨前往讨伐,不久平息。显德2年(955)病卒。

               折御卿(—1004)少时从军,先为府州兵马都校,后4次担任府州观察使。宋淳化5年(994)为永安军节度使。在任数年,收复先前所失州县15处。至道元年(955),契丹大将韩德威伙同党项勒浪嵬族大规模侵犯边境,御卿率师迎敌于子仪河,斩敌首5千级,获马千余匹,敌帅韩德威只身逃命。次年,韩德威探得御卿患病卧床的实情,即刻率大军疯狂来犯,且一路所向披靡,御卿部下马步军都头孙赞也战死于阵前。御卿披疾出战,其母力劝,御卿慷慨陈言:“边寇末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而自便,不可。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死于军中乃其份也”。言罢泣下,其母愈悲。御卿挥泪别母,催马疾驶阵中拚命厮杀。翌日,不幸战死于阵前,年仅36岁。消息传至朝廷,皇帝及满朝文武莫不痛惜,并赠侍中。

               折可行,生卒不详,继闵子。初仕军府,无所知名,及宋大将种谔拒夏人于环庆、招河东出师为援时,可行请往,谔应允,并拨士卒三千。可行率师出战,与西夏军交战于佳芦川,首战告捷,斩首400,降户千余,马畜万计,诸老将赞道:“不愧是折家子弟!”因功擢知府州事。不久,西夏大酋咩保吴良率万骑来犯,可行与张世炬率部迎敌。可行殿后,扼河拒敌。夏军渡河,士卒欲射,可行喝止,待夏军船只近岸,可行令士卒齐射,夏军进退维谷,可行趁势挥师追击,夏军大败,头领咩保吴良也在乱军中被杀。可行率师戍边30余年,每有边患必讨平,因屡战屡胜而名震四方,西夏、金人莫不畏之,以致望其旌旗而警避。官职屡迁至秦州观察使。后卒于军中,谥武恭。

               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洛阳人,宋康定初,为鄜州鉴书判官。时宋夏战争爆发,世衡察宋边守备不足,上书建言:延安东北200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挡寇冲,左可固延安之势,右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并命世衡董其役。夏见宋筑城,出兵屡争,世衡且战且修。然城虽处要地,水尤难得。无水,终不能守。世衡命人凿地开井,至150尺遇石。石工推辞不可穿,世衡下令:屑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清涧,世衡迁职内殿崇班,知城事。

               世衡为官清廉,开营田2000顷,军备自给自足;招商贾,贷资本以富其城;广交民众,凡报敌情者均给赏赐,招抚羌人,以夷治夷。庆历中,擢知环州兼环庆路钤辖。任期,教吏民习射,凡有过失者,射中释其罪,有请办事者,中的后论。同时令所属羌部,烽火相保,屡败夏人,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庆,后迁职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时羌人明珠族结交西夏,范仲淹檄令其与蒋偕筑细腰城,以绝其通路。世衡时卧病,即起,率所部昼夜兴建,城成而卒。赠成州团练使。世衡通晓兵法,善出奇计。1043年,世衡知清涧城用王嵩行离间计,诛杀夏元昊重臣大将野利刚浪棱及遇乞。野利氏是西夏大族,野利遇乞为野利后从父,统天都右厢驻守天都山,野利刚浪棱,统明堂左厢。二人智能双全,宋将刘平、石元孙、元任福、葛怀敏皆败于之。宋夏战争中,宋军陷郭失地,损兵折将,多由野利遇乞兄弟所致。宋边关大吏偕谋去之,未果。而世衡一举成功。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抚之则骄悍不可制,攻之则险不可入,成为边患。世衡闻其好击鼓,乃造战鼓一面,以银裹之,极其华美。密使人入明珠族卖之。后择骁卒数百,告诫:“凡负银鼓者并力擒之。”一天,羌酋负鼓而出,遂擒。世衡视兵如子,士卒有疾,派子探视,以好言好食相慰。世衡体恤百姓,战争期间,亦不忘发展经济,故深得民心,既殁,仍画像祠之。

               张忌,字子云,府谷人,生卒不详,行伍出身,有胆略,善骑射。宋天圣元年(1023),宋安抚使与西夏观察使阿遇相约,宋归还被俘的阿遇儿子,阿遇归还所侵占的麟州。可是后来阿遇背约。安抚使遣张忌只身会阿遇于军帐中,据理诘问,阿遇语屈,置酒席留忌。席间,阿遇故意设置恐怖气氛,先是抽出佩剑割了块肥猪肉示意张忌,忌引吻就食,无所畏惧,阿遇又弦弓张镞,直指忌腹,忌吞食不辍,且神色自若。阿遇放下弓箭抚忌背叹道:“真丈夫也!”第二天,阿遇又邀张忌打猎,忌应邀前往。疾行中,忽然两只兔子从远处飞奔而过,忌连发两矢,双兔即刻倒地毙命,阿遇越发暗中惊服。当即答应归还麟州,张忌当时只有18岁。庆历4年(1041),元昊兵犯府州城,敌重兵将从城西南破城而入,张忌率部奋力阻击。激战中,飞矢中右眼,血流如注,且身被三创,仍拚命厮杀。元吴兵终不能破城。后来,张忌擢升为麟府路巡检使。一次行军途中,所部与元昊军于岢岚附近遭遇。张忌率部与敌交战,斩首百余级,余敌作鸟兽散。时值深秋,近郊数百顷民田因混战骚扰而不能收割,百姓痛惜万分,而又无可奈何。张忌率步卒900人帮助百姓昼夜收割,百姓捶胸感激。后在征战中,臂中数创而卒于阵前。

               王嵩,原名王光信,早年出家紫山寺,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种世衡知清涧城,因嵩熟知西夏山川路径,常为向导,又骁勇善射,世衡表授三班供职,充经略司指挥,并给其居室、骑从、衣物,十分信任。一天,世衡命人将嵩缚住,怒斥:“我待你如子,你且勾结贼人负我,何也?”于是,重刑苦之一月有余,几濒于死,嵩始终不屈,说:“嵩丈夫也,公听奸人之言,嵩虽死难眠!”世衡审其不可屈,便亲释其缚,沐浴后,迎入卧室,厚抚谢之道:“你无过,只是试耳,我将以大事托你。时元昊亲信大将野利遇乞和野利刚浪棱分统夏军明堂左厢和天都右厢。宁夏之战,宋失城池折兵,经略使庞籍等封疆大吏,数有计剪除,不果,世衡也欲离间除之。一天,刚浪棱令浪埋、赏乞、媚娘等3人求见世衡以诈降,世衡知其有诈,不动声色,厚待并留之,同时派嵩行计。

               嵩以世衡所言,先见野利刚浪棱,致世衡所画龟图一幅,枣一笼,并说:“浪埋等已至,朝廷知汝有向汉之心,任汝为夏州节度使,奉钱月万缗,旌节已到,愿早归,”刚浪棱度世衡还有信,索取,不给。刚浪棱不敢隐情,封龟、急上报元昊。

               元吴召见刚浪棱和嵩,严诘世衡书信,并加酷刑,嵩凛然不屈,终答没有。元昊见此,命诛嵩,嵩将计就计,大哭说:当初将军要我不得妄泄,今不幸空死,吾负将军了。”说罢,拆开纳衣,取出书信,献给元吴。元吴见之,疑野利氏有二心。囚嵩。嵩还,已报野利死。元昊讲和称臣如旧。经略使庞籍疏嵩功劳,选为三班奉职。后嵩自陈,进侍禁阁门祗侯。

               李元昊,(1003—1048)李继迁孙,父德明。元昊小名嵬埋,党项羌族语是“惜富贵”的意思。元昊自幼“性凶鸷,猜忌,然多大略”。读书聪明颖悟,学会了汉字、藏文,还接受了吐蕃文化,懂得佛学,更喜欢军事。宋天圣6年(1028),时元吴25岁,领兵一举攻克甘州(甘肃张掖)回骸,并率军突进,乘胜取下西凉府(甘肃武威),凯旋而归,随被立为皇太子。1031年,父德明病逝,元昊继位,宋朝晋封为检校太师、定难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元昊为太子时,就多次劝谏其父杜绝朝贡,不向宋称臣,摆脱藩属地位。当他继承父业之后,便按照自己的主张,图谋建立霸业。元昊“连娶豪族”,通过婚姻的纽带和蕃部首领结为一体。并通过赐金银,分送战利品给部下,以收买人心,取得部族的好感。因此,欧阳修曾说他:“施恩惠而使人愿为之卖命”。他继位之后,亲自主持制作西夏文字,“革乐之五音为一音,裁礼之九拜为一拜”。为了建立个人威信,下令改大汉衣冠,命全国人皆秃发,“三日不从今,许共杀之”。1032年废去宋赐“西平王”封号,自立为帝,改称“吾祖”(即青天子),年号显道,不再沿用宋室纪年,也不姓李和姓赵,而改姓嵬名。次年,又把兴州升为兴庆府(宁夏银川),扩建宫殿、城廓。宋仁宗景佑5年(1038),正式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自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与宋、辽、金先后形成踦角之势,开创了将近200年的基业。

               元昊在霸业思想的支配下,不屈从于辽、宋,一生不断同辽宋用兵,经过很多次战斗,终于使西夏国巩固下来。1044年10月,先与辽议和;同年12月又与宋和议。宋朝按照元昊提出的条件,册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名义上称臣,而宋每年要向夏赐一定数量的银、绢、茶等物。1048年1月,元昊在宫中被人行刺而死,在位仅17年。

               高永能(1013—1082),字君举,原籍绥州,至永能始居清涧。永能少有勇力,善骑射。由行伍补殿侍,稍迁供奉官。治平末,种谔取绥州,永能统兵六千为先锋,五战五捷。绥州既复,改名绥德城,永能转供备库副使而治此城。他开地4000顷,增户1300。元丰初,为麟延都监。秋大稔,夏人屯一千骑于大会坪,欲取稼。永能择精骑袭夏营,敌猝然临变,溃不成军,二钤辖被俘。之后,转六宅使。因永能于宋夏边战中,智勇双全,常创夏军,为夏之大患,故夏出赏曰:“有得高六宅者,赏金等其身”。元丰4年(1081),宋击西夏,围米脂城。永能为前锋。夏兵1O万来援,永能率部严阵以待。敌至,令左右两翼先击之,后全军出击,鏖战无定河。获胜,斩敌数千,俘获驼牛羊万计,克米脂。升职东上阁门使、宁州刺史。永能以年老请退,不许,又晋升为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次年,夏军进攻永乐,永能献破敌之策,不用。城破,其孙欲掖其从间道出,永能叹曰:“吾束发从军,战末尝挫,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恨无以报,此吾死所也”。于是,易穿卒衣,力战而死。永能带兵恩抚部下身先士卒,故得军心,遇战能胜。永能也深得民心,远近喜言其事,人称老高。及死,边民无不痛心疾首。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陕西绥德砭上村人,韩世忠出身寒苦,弟兄多,他排行为五,稍大即使酒行拳不受绳检,及长使枪弄棍,剽悍绝伦,人称“泼皮韩五”。18岁时,以勇武应募入伍,与西夏军转战陕北一带。一次他击杀一个名叫兀哆的西夏国大将,主将将其功报于监军童贯(宦官),贯灭其功而不举,只将世忠拨于刘延庆帐前听用,渐次以功升副校尉。宣和2年(1120)方腊在浙江睦州(今浙江淳安县境)起义,拥众数十万,北宋派兵镇压,韩世忠从征,于次年生擒方腊于帮源洞。其功又被童贯压下,及至别帅杨维忠还朝面奏皇上,世忠才以“功”显,进为承节郎。宣和3年(1121)世忠进抵河北,在滹沱河以50骑破金2千骑,自是“名播两河”,并以功升任左武大夫,授单州团练使。靖康元年(1126)金兵进犯,冬,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失守,总管王渊被困,世忠闻讯驰援,乘大雪夜以3千死士捣金营,敌大乱,王渊从里杀出,敌溃逃,世忠以功升嘉州防御使,为前军统制,时康王赵构以河北兵马大元帅驻泊相州(今河南安阳),金兵逼近城下,世忠往救,以单骑入敌阵,力斩敌将,继以士卒冲杀,敌溃。及2年,徽宗、钦宗被掳,5月康王即位,改元建炎(1127)都南京(今河南商丘)是为南来,授世忠为光州观察使,御营左军统制。宋主南逃扬州后,世忠夜袭金营不克,身中数箭,力战得脱。建炎2年世忠召还,授麟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淮阳(今江苏邛县)。是年冬金兵攻山东,济南知府刘豫出降。建炎3年(1129)2月,高宗南逃临安(今杭州)。3月扈从统制刘正彦、苗傅等叛乱,杀后书枢密院事兼都统制王渊等,拥兵逼赵构逊位,并遣使赴金议和,一时朝野大乱。世忠闻后,会张俊、刘光世等勤王,他由秀州(今浙江嘉兴)进逼临安,破刘正彦之赤心队,4月进临安拥高宗赵构复位,以功进武胜军节度使为御营左军都统制,再进检校少保,加武宁、昭庆军节度使。金兀术以10万众南侵,12月渡长江,连破建康(今南京)抚州(今江西抚州市),12月陷临安、越州(今绍兴),张俊等力主高宗退长沙,独世忠力主不可。第2年春,兀术率众北归,世忠以孤军8千,在孤山(今丹徒县境内)集战船百余艘,沿江布防,以金兵不惯水战之弱点,拟一战而胜之。3月兀术兵至,江面被封锁不得渡,乃约世忠交战,世忠以铁索两道,上置铁钩,潜悬水中,间以战船固定,又派强卒拽索。时天微明,兀术以战船千余艘鼓噪而进,行至铁索之上,军士用力拽索,被钩翻者数百艘,既而激战于江中,世忠身先士卒,率舟师左右冲杀,妻梁红玉亲擂战鼓,金伤溺者无数,兀术被逼退入黄天荡(今南京至镇江之间)48天不能出,后掘老鹳河,乘南风纵火欲烧世忠小军,继以众冒死冲出得北逃。史载:“在其后两淮交兵伏尸流血十有余年,而金人卒不敢饮一马于江者,世忠一战之力也”。此役后,世忠改授武城感德军节度使,为神武左军都统制。绍兴10年(1140)金兵再度南侵,世忠以军功封英国公兼河北诸路招讨使。次年3月兀术再次入侵淮西,世忠会同张俊激战于淮河沿岸,再败兀术,金始允议和。4月议和成,高宗遂收其兵权,召还临安改拜枢密使。世忠还朝,言秦桧误国,请罢其官,高宗不纳。由是愤而乞请罢政,高宗允,罢为皑泉观使,封福国公。自是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自号“清凉居士”骑驴载酒,邀游西湖山水,平日将佐曲部,皆不得见其面。家居十年淡然自若,绍兴20年(1151)农历8月4日病逝,迨赠通义郡王,孝宗即位又追谥蕲王。

               世忠一生好义轻财,奉公守法,官居极品而不居功自傲。唐宋以来武臣使用之官田从不纳税,世忠独从民例。平日与士卒同甘苦,每战必身先,故士卒乐于效命。他统军尤重纪律,“军行所至,秋毫无犯,农人皆荷锄而观”。世忠尚注意兵器改革,“凡新规划,精虑过人”,“后世相传之克敌弓、连锁甲、狻猊鍪、掠阵斧及跳涧习骑、涧贯习射皆其遗法也”。世忠为人忠勇敢言,时岳飞被陷,朝野无人致一词,独世忠质问秦桧:“飞何罪之有”?秦语塞以“莫须有”对之,世忠言“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世忠临终时犹谓部旧云:“我出身寒微,虽身经百战,官至极品,可不能光复中原,死于家,诸君何悲?”世忠一生身经百战,全身刀箭伤痕累累如雕画,两手仅全四指。妻梁红玉,幼时家贫流落京口(今镇江)为妓,然见识高远。相传世忠以伤病流落街头,一文不名。红玉怜而收之,精心调理,世忠康复而结伉俪,后随世忠于军中襄赞军务,颇多建树。临安苗、刘之叛,红玉与一子被质,为拉拢世忠封梁为安国夫人,红玉设计逃脱,疾驰一昼夜至世忠军营,催其尽速攻之,全力发兵平叛。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红玉亲擂战鼓,鼓舞士卒,金兀术出逃后,红玉深怪世忠,疏奏世忠失机纵敌,请皇帝处分世忠,满朝文武为之动色,世忠屯楚州时,红玉躬亲劳苦,手织苇席为屋,佐世忠立军府,又招集安抚流散百姓。世忠功盖天下,实得力于红玉。

               李显忠(1110—1178),初名世辅,字君锡,清涧人。父李永奇,世袭苏尾九族巡检,深谙军旅。年17,随父出入行阵。因功补承信郎,充队将,转武冀郎、充副将。金人陷陕西,被迫任金职,知同州。一次,元帅撒里曷来同州。忠以计执之,驰出城南至洛河,渡河不能,转憩高原。立原远眺,追兵如蚁而至。乃与撤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撒应允,遂推之下山崖。他扶老携幼,长驱而北。至麟县,急派人通知永奇,永奇举家出城,至马翅谷口,为金兵追俘,家属200余口遇害。

               事后,忠以26人奔夏国,助夏除酋豪“青面夜叉”,借夏兵20万,进军延安,欲擒撒里曷。及至延安,延安已被宋光复,忠劝夏兵归国,夏将不从,忠斩夏将,击溃夏兵。绍兴9年(1139)忠于延安招兵数万,率部南归,驻扎于耀州,撒里曷闻讯而遁。大军经四川南下归宋,高宗抚劳再三,赐田镇江,赐名显忠。兀术犯河南,忠以招抚使与李贵同破灵壁县。兀术犯合肥,显忠再拒,获胜。兀术畏其骁猛,避战还师。

               太后至临安,入谒,加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官。后因其上书收复失地而忤秦桧,降官居台州。不久,复职为宁国军节度使,升都统制。金主亮犯淮西,宋将王权拒战不力,合肥,和州连失。亮又率大军屯兵和州鸡龙山欲攻采石。忠奉命代权出征,尽复淮西失地。亮因惨败而怒责部将,众将杀之退师。是役后,诏赐显忠五子金带。授忠淮西制置使、京畿等处招讨使,擢太尉。

               隆兴元年(1163)金主新立,内部不稳,山东、河北豪杰蜂起,太行山忠义军耿京、王世隆纷纷出击。忠上书请战,以收复中原。4月,以御前都统制兼淮西招抚使,奉都督府张浚命北伐。收复灵壁、虹县、宿州。授忠开封府同三司,殿前都指挥使,妻周氏封国夫人。金帅勇撒自南京亲率步骑10万来犯,忠率部战于城南,苦战10合而胜。后金军反扑,他苦战不已。终因副使邵宏渊妒功不救,并蛊惑士卒,涣散军心,酿成符离之败。坐责失官于筠州安置。后,复任观察使等。赐银3万两,绢3万匹,赐第京师,复太尉。皇上奇状貌魁伟,命绘像阁下。淳熙4年(1178)7月卒,年69,谥号忠襄。

               傅瑛(1414—1491)字廷玉,祖籍遵化(今河北遵化),祖父在明初从军有功,任遵化卫指挥使。父荫祖职,初在羽林军供使役,正统3年(1438)9月调绥德,后定居本境巡检司村。瑛初袭父职,先后为三免鹃、土门、麻叶河三寨把总,每战身先士卒,曾擒敌酋歪刺歹、阿力台、孙孙帖木儿等。成化8年(1472)守备定边营主动出击塞上红盐池,俘获甚众。因战功卓着升为陕西都司都指挥使,进阶骠骑将军,位极朝野至品。瑛其貌不扬,性好读书,才兼文武,豁达大度,深得士卒拥戴。长子傅钊,于成化9年(1473)荫父职,任榆林、威武、清水三堡把总,在解除山西大同围困中立功,升为都指挥同知,弘治12年(1500)为宁夏镇(治所在今银州)副总兵。三子傅铎,嘉靖元年(1522)升为宁夏镇副总兵后升宣化镇总兵,封镇朔将军。幼子傅钟,初为绥德卫指挥,嘉靖18年(1539)任宁夏游击,封都指挥佥事,统兵3千,驻守盐池一带。

               马汝骥(1493—1545)字仲房,明绥德州义让里(今绥德县满堂川乡)人。后移居城内东门墕,年18举乡试,25岁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马汝骥学识渊博、尤善诗词。他所作的诗“刻意提炼,务求典实。”明“后七子”首领王世贞赞扬他的诗是“甲伏雄整,斥堠精严。”他所着的《西元集》八卷,明文学家杨慎、胡缵宗、王维桢、蒋一葵、黄青甫和邓元锡等给以很高的评价,并被选入《四库全书》。马汝骥还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马汝骥德行高尚,急公奉国,许多大臣都说他“立朝沉毅有大节”。正德14年(1519)3月,武宗(朱厚照)想外出寻欢作乐,便决定南巡;马汝骥、舒芬等7人上疏直言:“陛下之出,不过如秦皇、汉武、修心为乐而已”,武宗震怒,当即罚马汝骥等在午门外下跪5日,并责打30杖,后降调为泽州(今山西晋城)知州。泽州住着昌化王(朱仕

               汝骥父马聪岁贡,县教喻。兄马汝骏,岁贡知县。弟汝骅,岁贡,散官。子逢乾和一乾,都为岁贡。侄于乾和以乾为举人;崇乾拔贡,县丞。侄孙,御丙,举人,知府;御旦,举人,知县。

               曾铣(?—1547)扬州人,明嘉靖8年(1529)进士。曾以御史身份到辽东、山东、山西考察吏治、军队,修筑城池,鞑靼数年不敢侵犯。嘉靖25年秋,10万鞑靼骑冲破明朝宁夏防线,大肆掳掠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消息传到朝廷,明世宗朱厚任命曾铣以兵部侍郎、三边总督总理三边军务。铣到任后分析了敌我形势,对部将说“敌锐气正盛,当避其凶锋而打其痛处,敌可退。”命令参将李珍率轻骑捣其老营,斩杀110多人,将斩下头颅挂于高杆上,插到鞑靼军阵前,蒙军见状急退。曾铣知敌未重创,亲率士卒从新安边堡出发,奔驰100多里,赶至定边营悄悄包围了鞑靼军,天明鞑靼见“曾”字大旗,惊恐万状,弃马匹、军械而逃。次年曾铣督师出塞,多有战功,得皇帝嘉奖。曾从长治久安出发,向皇帝呈收复后套方略。他说“秋高马肥,鞑靼人骑兵得势之时我宜固守、冬春马瘦,敌人失利,我可进击”。他请求皇帝允许他在春夏之际,以6万精兵北征,以2千山东枪手带50天粮饷水陆并进直捣河套。说“这是一劳永逸的策略,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随疏呈上复套8条建议。延绥边墙自成化年间余子俊兴工以来,只修了西面一段,曾铣和延绥宁夏巡抚商议,打算把边墙一直修到黄河岸边的清水营,并疏请宫庭拨专银数十万,保证3年完成。朱厚召大臣商议,都以耗资太大而认为不可,朱十分生气,并拨银20万两,让其筹划此事。曾信心大增,可是陕西、宁夏、延绥3个巡抚不赞成,久久未能进行。这期间宫庭内部发生了变化,奸臣严嵩暗向皇帝进馋,说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串通甘肃巡抚仇鸾上书皇帝请求将曾铣治罪,曾被解押到京,以交结近侍失陷城堡斩首,其子入狱,妻子被流放到2000里外的边塞,并将其部将李珍以曾之爪牙处死。曾铣死后家无余资,20年后明穆宗给其平反,追封为兵部尚书,谥号襄愍。万历年间陕西为其建立祠堂,以志纪念。

               惠世扬,字抑我,号元儒,清涧人,生卒不详。万历35年(1608)进士,出任四川华阳(1965年并入双流县)知县,调入京都后,先后出任给事中、大理卿、刑部左侍郎、阁臣等职。天启元年(1621),群臣对首辅方从哲意见纷飞,给事中惠世扬的意见优为尖刻,曾疏奏:“从哲独相七年,妨贤病国,罪一;骄蹇无礼,失误哭临,罪二;挺击清宫,批护奸党,罪三;恣行胸臆,破坏丝纶,罪四;纵子杀人,蔑视宪典,罪五;阻抑言官,敝雍耳目,罪六,陷城失律,宽议抚臣,罪七;马上摧战,覆没全师,罪八;徇私罔上,鼎铉贻羞,罪九;代营摧税,祸国殃民,罪十”。这个奏章却被皇帝指责为诬陷。天启2年(1622)2月,与御史左光斗联名疏论大学士沈汜勾结中官练兵,为肘腋之贼。皇帝以语言过激,剥去其俸薪。并遭到魏忠贤党羽的极力诬蔑。5年(1525),诬其伙同汪文言受贿,被下狱,血肉狼藉。同年12月,魏忠贤辑“挺击”、“红丸”、“移宫”,这皇宫中的3件事为《三朝要典》、凡主张方从哲罪者,贬杀备尽,世扬被废黜。

               崇祯即位,清除了魏忠贤,在黄道周等人的推荐下,惠任了大理卿。不久转任刑部左侍郎。崇祯15年(1642)5月,被推荐为阁臣之一。时隔1月,由于未能入阁的大僚造谣中伤,负责荐举阁臣事宜的李日宣被下狱。在评议这一狱案时,世扬力争从轻处理。致皇帝大怒,又被革职。16年(1643)朝廷对其以副都御史重新起用,他终未赴任。

        365bet体育在线网址_365365bet体育在线_Best365官网登录

               梁震(明)生卒不祥,新野人,嘉靖年间袭父职任榆林卫指挥使,寄籍神木。后任延绥副总兵、陕西总兵官、右都督、左都督等职。臂力过人,能用强弓,射必中的。每遇战事,必带头冲锋陷阵。任延绥总兵时,鞑靼首领俺答率兵南犯,梁震领兵于皇甫川大败之。吉囊等转而侵犯响水、波罗等地,又被参将任襄杰所败。吉囊不甘失败又率10万骑兵入侵,梁震亲率士兵在乾沟击败鞑靼军,杀死100多人。并在乾沟修筑防御工事土墙30余里,派兵守护,鞑靼兵从此不敢再犯。嘉靖15年(1536),大同乱兵接连杀死巡抚张文锦和总兵官李瑾。继任总兵官鲁纲治军无能,乱兵更加猖狂。朝廷派梁震移镇大同。梁到任后便制定规章,严明军纪,禁止军人胡作非为。大同守兵深知梁的威名,加之他带来500名训练有素的亲兵,便不敢妄动生非。不久农民起义军在大同、河北一带活动,梁震率兵在牛头山宣宁湾、红崖儿等处血腥镇压,为明王朝立了大功,被升为左都督。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武壮,葬于神木县城北15里石壑子山,后移葬城南7里窟野河西。清道光年间尚存石坊,今已毁。

               侯职,生卒不详,明时榆林人。嘉靖40年(1561),省试得举人,被聘为介休县教授,稍后便出任山东邹平县知县。到任时,方值饥荒之年,饥民有的背井离乡四处逃亡;有的铤而走险,聚合为盗。他考察灾情,自捐俸薪,创立义仓,并上奏朝廷,通告邻县,请求多方救济,不久灾民得食,人心稍安,然而盗贼仍然侵扰不休。他认为盗起于饥,不主张剿灭,亲临盗所,晓以利弊,明以大义;群盗感其公心,敬其勇为,结果不剿自散,社会秩序遂安。此后他注重教化,发展生产,一时百废俱兴。邹平绅民感谢他,筑祠纪念。数年后调离该县到京都,旋迁任大明府通判,管辖宣府南路事宜。到任不久,了解到地方官员侵占良田,竟达7千余顷。于是奏呈朝廷,方得大部分良田归还给各城堡,供给军粮,减轻人民负担,政声斐然。他辞归故里后,生活清苦,仍昼夜吟咏,品格为士人所敬重。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朝永昌皇帝,幼名黄来儿、硙生,本名鸿基,祖籍米脂李家站,其祖父迁居李继迁寨,时隶米脂泰安二甲双泉堡,自成生于此。父守忠务农为业,家境贫苦,自成幼年给地主放羊,年轻时当过僧人、铁匠、学过武艺,后做银川驿(在今米脂城)驿卒,崇祯2年(1629),明政府裁减驿卒,自成失业。次年夏因借债被富绅艾同知拷打,披枷跪街示众,不堪凌辱,与众驿卒相拥出城,在本县西川投义军首领不沾泥张存孟部下。后投闯王高迎祥为闯将。崇祯9年(1636),高迎祥在周至被俘遇害,余部共推自成为闯王。崇祯11年(1638)在潼关战败,数万战士阵亡,仅率刘宗敏等18骑杀出重围,潜伏于陕西商洛山中。崇祯13年(1640)秋,总督杨嗣昌以5省兵力入四川围剿张献忠、罗汝才联军,中原空虚。自成率50余骑从巴西鱼腹山突围,10月间星驰河南,广招饥民入伍,打富济贫,开仓放粮,军威大振。中原遍传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从者如云。自成严明军纪,宣布“除暴恤民”、“秋毫无犯”、“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崇祯14年(1642)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旋战项城,擒杀兵部尚书兼陕西总督傅宗龙。崇祯15年(1642)2月,河南襄城一战,杀陕西总督汪乔年。5月围开封,在朱仙镇大败丁启睿、左良玉等数十万明军。崇祯16年11月占襄阳,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1O月,于汝州、郏县间破孙传庭主力,乘胜入潼关,占西安,攻略陕西、甘肃、青海大部分地区。崇祯17年(1644)元旦建立大顺朝,国号永昌,将西安定为国都。永昌元年(1644)正月,自成亲率大军北伐,东进山西,克太原,降大同,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居庸关。3月17日抵北京城下,19日黎明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推翻。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一些将领以为大功告成,纵情声色,军纪日渐松弛。明将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勾结清军。自成不听宋献策谏阻,率军东征,战失利。4月下旬,自成率众退回北京,草草登极英武殿。30日,在占领北京42天后撤离南退。

               永昌2年(清顺治2年,1645)正月,延安、潼关失守。自成退出西安,经蓝田出武关,奔往湖广,在襄阳、武昌、富池口等地屡战不利。5月,进入湖北通山县。他率轻骑20余人,登九宫山牛迹岭察看地形,遭到地主武装(乡兵)袭击,遇害时年40岁。

               李过(1606—1650)自成之侄,又名双喜、李锦、赤心,别号一只虎。与自成同年生,从小一起长大,随李自成参加农民起义。永昌2年(1645),镇守陕北,与清军阿济格战斗2个月,牵制清军南进。自成牺牲后,与高一功等进入湖南,联合南明大臣何腾蛟共同抗清,所率大顺军余部号“忠贞营”。后随李定国转战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清顺治7年(1650),在坚持抗清斗争6年后病故于庆远(广西宜山东)军中。

               王嘉胤(?—1631)府谷皇甫川小宽坪人。崇祯元年冬与同乡吴廷贵率饥民拥进豪强富户家里抢粮。冬天,当黄河封冻后,又率饥民打到山西河曲县。河曲县令张天德拼死抵抗,起义军初临战阵,伤亡100多人,吴廷贵牺牲。王率义军转移到垣曲。崇祯元年11月,白水王二听到王嘉胤起义的消息率众北上,和王会合,聚有五六千人。接着安塞高迎祥、宜川王左挂、延川混天王、洛川黑煞神、靖边神一元、清涧点灯子、绥德不沾泥、米脂西川王子顺、苗美纷纷举事。崇祯3年(1630)王嘉胤率义军攻破府谷县小城,开仓放粮,6月又攻破皇甫川堡,并进军山西河曲县城,和保德州城,保德守将王国梁死守城池,王嘉胤未能攻下,即率军南下转战千里到黄龙山中。从此义军以黄龙山森林为掩护突袭延安、庆阳两府,搞得三边总督杨鹤四顾不暇。此时高迎祥、张献忠等接受王嘉胤的领导,他们回师神木,又东渡黄河到山西,忽又转到府谷。这年11月,王嘉胤又突然逼视河曲城。山西总兵王国梁竟然开动西洋大炮轰击义军船只,义军跳进黄河,游上对岸,与官兵展开肉搏。河曲市民王可贵从城里杀出引王嘉胤入城。王以河曲为根据地,向黄河两岸出击。王在河曲建立政权,自号横天一字王,并封王自用为左丞相兼军师。崇祯4年(1631)4月,延绥东路总兵尤世禄、副总兵曹文昭,山西总兵魏云申三路官兵向河曲进剿,王嘉胤避实就虚,撤出河曲,6月间突然打到晋东南之泽州(今晋城)潞州(今长治市)之间,活跃在阳城南山一带。曹文昭率军追杀,战不利。曹部下张立位隐约其辞说他和王嘉胤是内亲。曹即把张悄悄叫进帐来,让张诈降作为内应,杀害王嘉胤。原来王在攻下皇甫川时,曾娶张立位的姐姐为妻,张立位接受任务后,诈降于王嘉胤军前,买通王的亲兵将王杀害。王牺牲后,义军共推绥德王自用为领袖号紫金梁继续与明王朝战斗。

               李振声(?—1643)字华嶙,米脂小桑坪人,崇祯7年进士,任河南郾城知县。时正值农民起义军入豫作战,他率地方武装守城;在小商桥、黑龙潭、三里桥、武家岗等处袭击义军,杀害紫微星、扒山虎等首领。配合大梁道中军尹先民在陈家岗作战,诱使义军头目杨四误入堡楼,纵火烧死。崇祯10年,率乡勇于漯河湾伏击摇天动、过天星、老回回等农民军,杀500余人,官升广西道监察御史。崇祯15年(1642),作湖广巡按。李自成义军席卷湖北,他失守承天被俘。自成念同乡同姓,以兄称之,劝其投降。后送襄阳刘体纯处监视,委以大顺军政府侍郎,他密向明总督孙传庭写信,报告农民军内部情况,被李自成下令处死。

               尤世威(?—1643)府谷县城人。明末,与兄世功弟世禄并称“尤氏三雄”。天启元年(1621年),世威官建昌营参将,7年后调任山海关中部副总兵。是年,宁远告警,世威随大帅满桂赴援,因力战有功而增爵受赐。崇祯2年(1629)擢升总兵,镇守居庸、昌平。4年调任山海关总兵。崇祯15年(1642)告老还乡。崇祯16年10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西安,传檄榆林,招降总兵王定,王闻讯弃城而逃。布政司都任召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以及里居将帅尤世威、尤世禄、王世钦、王世国、李昌龄等商议守城事宜。众将帅歃血誓死,公推尤世威为主帅。世威临危受命,昼夜整顿军队,加强城防。同时遣参将刘廷杰火速赴套部乞师增援。不料起义军以10万之众陷延安破绥德,以雷霆之势兵临榆林城下。刘廷杰从套部乞来的援军也被起义军分兵击败。起义军先遣使者入城招降,世威拒降,遂交战,起义军攻城甚力,世威率部拼死抵抗,达7昼夜。后来,起义军挖地洞轰城,城遂破。数万起义军拥城而入,世威犹率残部与起义军拚命巷战,力尽被俘,李自成亲自劝降,世威不从被杀。

               贺人龙(?—1642)米脂城内人,万历11年(1583)武进士,初在延绥巡抚洪承畴部下任守备。崇祯年间,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作战悍勇,杀人心狠手辣,人称“贺疯子”。崇祯4年(1631),洪承畴命贺假意招待投降的农民军将士,酒宴毕,伏兵四起,一次杀死320多人。后又隶于陕西巡抚陈奇瑜、孙传庭,及总督杨嗣昌等人部下,在山西、陕西、甘肃、安徽、四川等地与农民军作战,以功由都司佥事晋升参将、副总兵、总兵。崇祯13年(1640),随陕西总督郑崇俭攻击张献忠,在玛瑙山与左良玉一起打败起义军。事前督师杨嗣昌曾许他平贼将军,但后来评功论赏,却将平贼将军衔授予左良玉,他由此不满,不听调遣,遇起义军则避之。崇祯14年,总督傅宗龙因得不到他的援助,战死新蔡;15年,总督汪乔年又被李自成斩于襄城。崇祯皇帝大怒,下诏削贺官职,并授意陕西新任总督孙传庭,假作免其罪责,请来议事,拿获后历数前罪处斩。

               高杰(?—1645)农民起义军叛将。诨号翻山鹞,米脂人,与李自成一同起义,曾是军中一员战将,崇祯7年(1634)闰8月,明参将贺人龙兵困甘肃陇州,自成命他为前线指挥,并写信劝贺投降。高心怀二意,执行不力,引起自成疑心,调回“老营”。次年,高与自成妾老营总管邢氏发生暧昧关系,惧怕受到惩处,于8月私自潜逃,投降已升任副总兵的同乡贺人龙。五省总督洪承畴以立效为信,让他充当先锋攻打农民军。从此,他便死心塌地为明朝廷服务,从游击、副总兵升至总兵。他性格暴戾,常纵兵大掠,侵害无辜。李自成义军攻占北京后,他率兵南退,被福王封为兴平伯,成为南明“江北四镇”将之一,管辖徐州、泗州,欲占扬州,未能如愿,后驻瓜州,继移徐州,以御清兵。他居功矜傲,密谋伏击另一镇将黄得功,经督师史可法从中调停,才免于火拼,后奉令北上抗清,在睢州被属下总兵许定国杀死。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定边柳树涧村人。张自幼家贫,年轻时曾作过捕快,当过边兵,因犯军纪,将被处死,幸得陈洪范救免,杖责被囚,出狱后穷无所归。时陕西大饥,各地义军纷起,张献忠赴米脂入伙,劫富济贫。崇祯3年(1630),举米脂18寨之众响应王嘉胤起义,诨号黄虎,独领一队,自称西营八大王,追随王嘉胤、高迎祥等转战晋豫川陕等省。崇祯8年(1635)正月,“荥阳大会”后。他和高迎祥离开河南,向东南方进发。1月15日攻占了明王朝的中都凤阳(今安徽凤阳)因与高迎祥的部将李自成不睦,张献忠率部南下庐州(今安徽合肥)。9年(1636)正月,高迎祥率军东下,与张献忠联合围攻除州(今安徽除县),为明将卢象升、祖宽所败。高迎祥辗转回陕后牺牲。10月,张献忠联合老回回、罗汝才等部大举东进,兵锋直指南京。次年4月,大败明军于太湖附近的丰家店,斩明将40余名,歼敌6000余众。时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令熊文灿专攻张献忠。不久,张献忠在挂车河为明军所败,被迫退驻湖北郧襄山区。11年(1638)春,形势更趋恶化:李自成在川北梓潼中伏大败;与张献忠长期联合行动的刘国能投降明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张献忠“假借招安名色”伪降熊文灿,驻守谷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张献忠伪降后,表面上“跪拜有礼节”,但实际上却“骄不奉法”,“不放兵、不应调,不入见制府(熊文灿)”。翌年,河南、江北早蝗,饥民遍地。张献忠即在谷城重举义旗,与罗汝才等部联合,于7月末在房县罗猴山大败明军,杀敌万余人。明廷震惊,处死熊文灿,又派督师杨嗣昌出京,调集各路明军,专剿张献忠。杨嗣昌到达襄阳后,制定了一个从四面八方包剿农民军的“圆盘大计”。13年(1640)2月,张献忠在太平县(今四川万源)的玛瑙山区为其所败,损失惨重,仅率千余骑北走岔溪、千江河等地。4月,率军突破明将左良玉的防线,再度入川,与罗汝才合于巫山。杨嗣昌尾随追击。张献忠以流动战术纵横驰骋,长驱五六千里,至14年(1641)1月,张献忠在开县黄陵城设伏,明将猛如虎、刘士杰两部几被歼,刘士杰被斩,猛如虎仅以身免。2月4日晚,张攻克明朝军事重镇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发王府府银赈济饥民。杨嗣昌闻讯后在沙市服毒自杀。攻克襄阳后,张献忠率军进入河南。这时与罗汝才意见分歧,罗依附李自成,张献忠实力削弱,结果在信阳为左良玉所败,自己也负了箭伤,于是率残部投靠李自成。然因与李自成旧隙未释,李不愿接纳,幸得罗汝才拨兵马资助,才得逃脱东进,后联合一斗谷、瓦罅子,“革左五营”等部,于崇祯15年(1642)进入湖广,占领重镇武昌,称大西王,处死楚王朱华奎,设立诸如六部尚书、五军都督等官员。不久,因受明将左良玉的压迫,率军南下。崇祯16年(1643)冬,张献忠率部向四川移动,次年正月到达万县。6月攻占了重庆,8月夺取成都,然后派兵四面出击,控制了全川。于11月正式建国于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设置内阁六部及州、府、县三级行政机构,任命孙可望、李定国等为将军。下令废除明朝钱钞,统一使用“大顺通宝”铜钱,颁行了新的历书——“通天历”。同时,用免税的办法来团结少数民族,专设“茶马御史”,负责与少数民族的贸易事宜,并吸收少数民族子弟入伍。大顺2年(1646)春,大西军坐困四川,处境险恶。清王朝早已多次派人向张献忠劝降,张献忠却毅然选择了联合南明,一致抗清的道路。他嘱咐义子孙可望。“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8月,引兵北上,驻扎在四川南充一带,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不料部将刘进忠叛变降清。11月27日,刘进忠引清军偷袭南充凤凰山张献忠老营。张献忠慌忙中未着盔甲,出外探察,不幸中箭身亡,时年41岁。

               李定国(1621—1662),字一人,又字宁宇、鸿远,初名如靖。明末绥德州义让里(今绥德马家川乡)人。李定国在10岁时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被张收为义子。崇祯10年(1637),17岁的李定国就成为张献忠起义军的一员战将。崇祯13年(1640)5月,起义军在四川攻打竹菌坪寨时,李定国单骑奔至明军营前,一箭射杀四川总兵、常胜老将、号称“神弩将”的张令。崇祯14年(1641)张献忠率部从四川攻入湖北,在路上截得杨嗣昌督师的军符,李定国奉命带领28骑佯装明军先奔襄阳城下,出符入城,到半夜打开城门,接应大军进城占领襄阳。崇祯17年(1644),李定国被张献忠封为安西将军。张献忠牺牲后,孙可望和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由川南下,攻破重庆,占领遵义、及昆明等地。清顺治4年(1647)4月,李定国率部攻打了戒备严森、易守难攻的滇南阿迷城,活捉从昆明逃跑这里的云南土司沙定州,消灭了沙的势力。从此李定国的威望大震,他所率领的军队已成为大西军四支军队中最强的一支。这时,清军已占领广东、广西等地,面对这种情况,孙可望与李定国等大西军便决定联明抗清。顺治9年(1652)3月,李定国率10万军东征,出发前他向将士们宣布了五不要(不杀人、不放火、不奸淫、不宰耕牛、不抢货物)的军纪。5月间,连克湖南的沅州、靖州,并陷宝庆,破武冈,杀清总兵杨国勋;接着,李定国挥师南下直攻桂林。7月1日,双方大战于关下,李定国及时把训练好的象队放出,冲乱了敌阵,清兵大溃,逼得清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紧接着,又克复柳州和梧州,把清军赶出广西,再乘胜北上收复湖南永州、衡阳和长沙以及江西的吉安。李定国军出师半年,收复12府2州,辟地3千里,杀敌近30万。清顺治9年(1652)11月,清廷派皇族敬谨亲王定远大将军尼堪攻打李定国部,李定国巧妙地避开清军,退守于衡阳。两军在衡阳城下大战了4昼夜未分胜败。李定国命士兵佯败后退而设伏,尼堪率部上当入圈。李定国军奋力围歼。30万清兵全军覆没,尼堪也被斩杀。此后,李定国几次攻打广东,虽然占领一些小城镇,斩杀清广西巡抚王荃可,但未能取得胜利,便退驻南宁。清顺治13年(1656)正月下旬,李定国率部从南宁趋田州至安龙,护卫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由黔入滇,暂住曲靖。3月,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这期间,怀有篡位称帝野心的孙可望,嫉妒和打击李定国。李定国虽然作了很大忍让,但无济于事,于清顺治14年(1657)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击败了孙可望,孙可望随后降清。清顺治15年(1658),清军分三路,大举向贵州、云南进攻。李定国军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寡不敌众。顺治16年(1659)2月,李定国退到滇西的磨盘山,设下三道埋伏线。吴三桂军趾高气扬,大模大样走进第一道埋伏线。但当吴军进到第二道埋伏线时,李定国军中的叛徒提前发炮,破坏了伏击计划,给吴军报了讯。吴军及时发炮和搜山,两军血战3个时辰,李定国军伤亡很大,退驻云南南端。清兵也有很大损失,暂停追击。此后,李定国在滇南一方面收集、恢复军队,并动员兄弟民族共同起来抗清,一方面派人去缅甸接驾永历帝。但未能达到目的。清康熙元年(1662)4月,吴三桂在昆明杀死由缅甸人交出的永历帝。李定国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6月24日(一说27日)在云南南端的勐腊郁愤病逝。他在临终前,嘱其子和部下:“任死荒郊,毋降清”。

               赵良栋(1621—1697),字擎宇,别字西华。清朝将领。先世自绥德迁居安边,后定居宁夏。世袭入籍。顺治2年(1645),赵良栋应募从军,隶总督孟乔芳标下,檄署潼关守备。从征宋州,巩昌,击败叛将贺珍、武大定,授宁夏河利屯田都司。5年(1648),剿回民米哈印、丁国栋起义军,擢高台游击。13年(1656),由经略洪承畴推荐,从征云、贵,授督标中军副将。康熙元年(1662),擢云南广罗总兵,先后平马乃,陇纳,水西等苗族起义军。4年(1565),移镇贵州平远。遭父丧,吴三桂以西南未大定留任。良栋坚辞。8年(1669),起为山西大同总兵,11年(1672),移镇直隶天津。14年(1975)冬,宁夏兵变,提督陈福被戕,甘肃提督张勇荐良栋,擢宁夏提督。入觐,奏宁夏乱兵,宜诛首恶,宽协从,上颌之。良栋精简兵员,疾驰赴镇,察知昌乱者把总刘德,而参将熊虎与其谋,戕阎国贤、陈进忠。乃分兵使出防,散其党羽,逮熊虎等正其罪。吴三桂反,三桂养子陕西提督王辅臣叛应之。大将军图海督师平凉,讨王辅臣,赵良栋与平凉提督王进宝共事图海麾下,赵分兵定秦州、西和,礼县。17年(1678)3月,吴三桂称帝,8月死,孙世藩嗣立。18年(1679),赵良栋上疏言:“宁夏兵旧习骄纵,臣三年训练,渐遵纪律,并严禁侵克额饷,众志思奋。臣年渐老,不乘时努力,虚负上恩。今湖南既定,宜取汉中、兴安、窥四川。臣愿精选所部步骑五千,独当一路。”康熙帝览奏嘉许。良栋将所部大败吴三桂兵,收徽县、克略阳、取阳平关。与王进宝会师宁羌,上授赵良栋勇略将军,仍领宁夏提督。19年(1680),赵良栋与王进宝进兵四川,三桂兵尽溃,遂收复成都。良栋以功擢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20年(1681),良栋率师入云南。9月,攻吴世藩,吴自杀众降,云南遂平。清兵入城,诸将争取子女玉帛,独良栋无所取,严禁军士劫掠。云南既平,召良栋诣京师,察议19年失陷建昌事。部议良栋夺官,帝命改授銮仪使。22年(1683)良栋乞病归。25年(1686)良栋自陈战功,诏命复原衔。28年(1689)授拜他喇布勒哈番。32年(1693)命暂领宁夏镇兵。34年(1695)授一等精奇尼哈番。36年(1697),良栋病,尚书马齐由宁夏还京,奏上闻。帝下诏存问,赐人参、鹿尾。寻卒,享年77岁。时康熙帝方征葛尔丹,驾次榆林,闻良栋卒,谕曰:“良栋伟男子,着有功绩。性躁心窄,每与人不合,奏事朕前,言语粗率。朕保全功臣,始终优容之,所请无不允。今病卒,宜为其妻子区处,使得安生”。至宁夏,命皇长子允{是临其丧,赐祭葬,谥襄忠。59年(1720)帝谕群臣,犹举良栋战功。乾隆47年(1782)进一等伯,世袭罔替。

               赵良栋有子二,长子弘灿,初以痒生授宁夏总兵,历川北、真定、南赣诸镇。康熙38年(1699)授浙江提督,调广东。45年(1706)授两广总督。55年(1716)授兵部尚书。56年(1717)卒,谥敏恪。次子弘燮、初授完县知县,再迁天津道。良栋卒,袭一等传奇尼哈番。三迁河南巡抚,调直隶,加总督衔。61年(1722)卒,谥肃敏。

               王自用,明绥德州人,人称王和尚,别号紫金梁。明崇祯元年(1628)11月,继白水王二和府谷王嘉胤起义后,和混天王(其名不详)于延川起义。2年春,率军直趋甘东,攻克平凉。与王子顺义军合作,围攻韩城。3年(1630)夏,王自用投入王嘉胤部。嘉胤牺牲后,自用把当时在晋的零星分散的各路农民军统一组织起来,编为36营。7月王自用等率义军接连攻克沁水、窦庄,又破泽州(今阳城)、蒲州。窦庄是沁东交通要冲和战略重地,又是当时任锦衣卫督都张道俊和其弟户部主事张道泽的家乡,乡民素有训练,武器装备精良,张母霍氏率乡民据寨顽抗。义军奋勇冲杀,破寨并杀死其母霍氏。9月初,王自用攻克河南济源和温县。9月底,王自用等率众突然入陕,攻占中部(今黄陵)县城。至年底,义军又攻克山西之乡宁、石楼、稷山、闻喜、河津等地,占领了晋南的大片土地。5年(1632),9月初,王自用、张献忠等率军20万,遍达武安、陟县、辉县等地。24日进占修武县城,杀知县刘凤翔、县尉周玖传、典吏于守彬等。随后,又围攻怀庆,杀府参将黄士英。明廷一方面调集各将合围王自用。另一方面,他们唆使义军的叛徒韩廷宪谋杀王自用。王自用虽未被杀害,但使起义军一度分裂为七大部。崇祯6年(1633)5月起义军被困于磁州。王自用、马守应、高迎祥、张献忠及李自成率军奋力冲杀,阵斩马凤仪,夺路突围,迅速撤退于武安南50里的尖山(一说济源之善阳山),尾追的邓记等率兵又围攻上来,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王自用咽喉、手臂、身躯连中五箭。这时明军漫山遍野,蜂拥而来。王自用等便率义军傍山麓而退避,转入武安和林县的深山中。不久,因伤势过重而逝世,时为崇祯6年(1633)5月中旬。王自用牺牲后,他部下2万余人归属李自成,

               白文选(1615—167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吴堡县白家塌村人。原名可撰,号毓公。崇祯4年(1631年),他与冯双礼(绥德人)参加张献忠(定边人)农民起义军,崇祯7年(1644年),因战功献忠封文选为前军都督。献忠死后,白随孙可望(延长人)、李定国(绥德人),率大西军余部由四川南下,转战云南、贵州。清军逼近广东、广西、形势紧张,李定国提出联明抗清,白积极赞同。顺治9年(1652年),大西军兵分两路攻击清兵,白为北路军,从遵义出发向四川进攻。7月克重庆,11月转战湖南克辰州(今沅陵),杀清兵总督徐勇。顺治13年(1656年)孙可望谋叛投清,白支持李定国护南明永乐帝(桂王),竭力维护抗清运动。永历帝因白护驾及抗清之功,封白为巩昌王。顺治14年(1657年),孙可望叛变,向李定国发起进攻,李令白文选为反逆招讨大将军,统领冯双礼、马维兴等将,率军于交水(今贵州沾益),击溃孙军,孙逃到长沙投降清军。同年11月,原孙部将王自奇叛乱,白平定叛逆军。定国奏请永乐帝行赏,帝再封白为巩昌王,冯双礼为庆阳王。顺治15年(1658年)6月,白奉命进攻四川,率军进驻毕节七星关(今贵州毕节七星山),适逢清军分三路大举进攻云贵大西军。白率兵二万拼死抗拒北路清军,后因清军数众,白退军霸益(今富威)。顺治16年(1659年)清众兵会合昆明,白兵败至木邦土司地区。顺治17年(1660年),李定国令白自木邦攻阿瓦,护接永历帝,未成。顺治18年(1661年),白、李再次围攻阿瓦,缅甸军大败,入城坚守,不交出永历帝。李、白再组织水、陆军围攻,结果被缅军将船烧毁而败。同年11月8日,清吴三桂统大军至木邦,白遣副将冯国恩侦探,中伏被俘。吴大军追文选于锡泊,白退至茶山。23日吴发大兵于茶山,白退入缅甸,因山路进退不便,部下动摇,清兵紧迫,白不得已而降。文选降清后,封太子少师承恩公,隶汉军正白旗。康熙6年(1667年),封授为光禄大夫,13年病卒。14年(1675),皇帝遣礼部侍郎兼翰林大学士杨正中,御祭白公之灵。

               李来亨(?—1664)李过之子。永昌2年(1645),李自成牺牲后,随李锦(过)进入湖南,联合明大臣堵胤锡共同抗击清军。李锦死后,随高一功等入川。清顺治8年(1651),高一功牺牲,他力战突出重围,率部进入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会合郝摇旗、刘体纯及当地农民军,坚持抗清。他们屏守山区,屯耕自给,整军练兵,聚众10万,号称江东13家军,又与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弃嫌修好,一致反清。顺治16年,清军进迫贵州、云南,李定国势孤力薄。他率兵攻重庆,牵制清军,以灵活战术重创清兵。康熙元年(1662),清廷以10万兵力邀击,仍数次败于李来亨之手。康熙3年(1664),清军20万重兵围困茅麓山九莲坪(湖北兴山县西北)。来亨拒降,后粮尽援绝,举家自焚。

               宁养气,清康熙年间米脂知县,字子直,三韩(今辽阳)人,精通儒学,入仕初任七品文职“笔帖式”,继任山东新泰知县。父死后,归家守丧。康熙20年(1681)春,出任米脂县令,任前米脂连遭三年大旱,他对境内庄颓户败的情景深为痛惜,即主动向富户借米。捐资开办粥棚;申报上司,免差役赋税。当年,天时好转,丰稔,之后他即着手振兴实业。主持补修城垣街道,督办学堂;制订乡规民约,纠正恶俗流弊;并在无定河畔设演武厅,操练丁壮,守护县城。他以“政者正也”为警训,在县衙大堂两旁亲题楹联:“从政遵达德曰知日仁曰勇,居官先敬简唯清唯慎唯勤。”宁为官清廉,受米脂父老赞誉。另外他根据朝廷旨令,竭力征集本县文史资料,以一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康熙)《米脂县志》1册8卷,木刻刊行。

               刘嗣孔,字宗儒,号鲁堂。明绥德州永和里(今县城)人。16岁时成为府痒生,18岁中举人。刘嗣孔任四川大宁县知县时,首先注重县内的建设。一年多时间,就将学宫、城池、仓库、衙署修成。他还亲自把做豆腐的方法教给县民。嗣孔守母丧期满后,补为湖北谷城县令。其时湖北巡抚崔南有主考武科,调嗣孔为内帘,协助考试。夜晚,崔见贡院各房灯烛明亮,唯有一个房子灯火暗黑,他猜想这个房子的同考官可能睡下,到房前一看,见房内点一盏麻油灯,原来同考官正在看书。第二天晚崔又暗暗打发差役去那房子外边察看。差役认出是刘嗣孔,并见嗣孔吃的只是一盘麦饼,一碗腐菜,而且只用一个老仆人供食。差役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崔南有,崔便查阅了嗣孔的履历,知任县官时廉洁为民,便对嗣孔有了好感。又见他行李简单,便认定是一个好官,于是补调为湖北汉阳知县。汉阳是个大县,刘嗣孔到汉阳刚上任,正遇上处理盗贼杀死王某一事。嗣孔怀疑此案有冤,便告知府暂缓处理。经过他周详的调查,捕获了真正的凶手八吉堡,赵大等人便释放。又有一次,盗贼杀死杨泽臣妻妾四口,很长时间还没有把凶手捉住。督标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杨的弟弟杨上治及陈二逮捕,用严刑强迫他们招了供,并让嗣孔批准斩杀。嗣孔说:“我不能以杀人来获取功名。”于是便与副使共同仔细审理,最后判定杨、陈二人不是杀人犯,予以释放。由于刘嗣孔为官清廉,精明公断,不仅百姓拥护欢迎,而且许多官吏数次向上举荐。由此刘嗣孔便升为福建邵武府同知,不久又升为邵武府知府。邵武县为邵武府首县,群众多有粮食,但大部分被县官和差役掠夺。嗣孔到任后,彻底查清,惩办了吏役,群众磕头感谢。后刘嗣孔染脾疾,回乡而卒。嗣孔有7个儿子,均为举人。

               白乃贞,字廉叔,号蕊渊,清涧人,举人白曰可之子。顺治9年(1653)成为进士,充任顺治大训纂修官。顺治皇帝经常召对国策,每出巡即为护从,所有条奏,均被采纳。康熙2年(1663),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秉公办事,从严执考。结果,遭到达官贵族子弟的造谣中伤,罢官返家。熟人问他原因,唯一的回答就是“皇命浩荡”。几年后,虽然得到甄别,但他不想入仕。后周游名山大川,深居乡间,不入城市,勤恳炽烁地讲学授徒。县里考取举人者,大多出在他的门下。一生着作很多。陕西省图书馆文献类至今仍保存着他的诗集《愚斋存稿》廿卷。终年66岁。

               冯曰恕,字宽甫,米脂冯家英沟人。乾隆27年(1762)举人,文章诗词均出色。曾任广东省封川、归善、合浦等县知县,后升任惠州知府。惠州盛产美酒,历来酒税的半数中饱官吏私囊。他决心革除弊端,召集下属约定新章程,限期交出贪污款额。官吏们理亏心虚,窃窃私议,三番五次托人求情。他说:“税收是国家必要收入,做官者自有正当薪俸,为何还要假公营私?谁敢违抗不交,我定揭发其罪,参革其职!”官员们知他为官廉洁,性格严厉,便一面假意赞同,一面暗地密谋,收买强盗深夜偷入衙署,趁他熟睡时加以暗害,并以“暴病而亡”呈报上司,终成冤案。他归丧时,行李微薄,人们无不为之哭泣。

               王印弼,生卒不详,榆林人。19岁时入伍,在金川征讨战中,勇猛过人,斩获甚多,提升为材官(司管训练士兵),戍守吴堡.乾隆45年(1780),奉檄接家眷前往新疆,驻防伊犁。当地民性粗悍,生活贫苦,文化落后。初时,四方侵扰,常有变乱。他针对此情,严于治军、宽以待民;招抚邻近边民、盗匪,威震一方。连续升任为新疆守营守备,右营都司。王印弼出身农家,精通农艺,特别擅长于树艺栽稼。自调往新疆,为减轻民众负担,倡导军垦,身率士卒,开垦荒野,耕种亩地,以军养军。为了解决水源困难,筹集资金,在伊犁兴修水利,开渠二百余里,引水灌田。他本人亲临田地,传授种稻育苗、栽培技术。从此伊犁人始学种稻。此外为了确保退伍士兵的生活,拨给官田,让其自食其力,安居乐业。接着整编保甲制度,产除盗患,稳定社会秩序。伊犁本来远离内地,历来难以根治。但经他治理、军民发展生产,自给自足,共生共荣,边防保持了长期稳固。特别是他自己廉洁为民,不存私心,深为上下所敬,不久升任中营游击时病逝。伊犁军民感其德,立祠纪念。

               郝伟(1653—1718),神木县城人。幼年父母双亡,生活寒苦,流浪度日。20岁时到山西五寨当兵,被编入火头军。一次,郝伟所在武营被敌合围。他顾不得吃饭,盛了一铜罐热粥挂在马后,手提大刀,随军突围。不料马一跑开,热粥溅出浇在马身上。战马着烫受惊,狂奔不止,直冲敌营。郝伟挥舞大刀奋力砍杀,竟为全军突围冲开一条血路。从此上下官兵都钦佩他的勇敢,官职也步步高升。康熙45年(1706)任镇守云南鹤丽总兵官。郝伟在云南任职20余年,洞悉当地风土人情。他简军政,明纪律,爱兵民,深受士卒拥戴和少数民族信服。康熙皇帝多次召见,对他十分器重,赏以顶戴花翎并赐诗扇及袍、带、鞍、辔等物。65岁去世,康熙帝诏噌右都督并亲撰祭文,曰:康熙57年戊戌闰8月西朔越22日丁卯,皇帝遣陕西布政使萨穆哈,整饬榆林东路道罗景佑,谕祭于原任云南鹤丽镇总兵官、都督同知郝伟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精忠,谕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尔郝伟,性行持廉,才能称职,方冀遐龄,遽闻长逝,朕痛悼焉!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垆,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永昭不朽之荣。尔克有知,尚其歆享!御赐祭葬银400两,祭品银20两。”

               李玉凤,道人,籍贯不明,于明万历33年(1605),来到佳县白云山,在山上结庐居住,他一面云游诵经,一面采药为百姓治疗疾病,医德高尚,不计较金钱,一时名扬四方,被尊为玉凤真人。延绥巡抚郑汝壁、总兵李如章,亦拜为上宾。李玉凤想在白云山修筑道观,与山主牛登第相商。牛慷慨献出土地数百亩,由李玉凤修观营舍,并命名为白云道观。道观修成后,曾化缘到京都,返归到邯郸时,羽化去世。为纪念这位开山道人,弟子们把他住过的窑洞,称为真人洞。洞内塑有真人像供奉。明神宗封真人洞为白云洞。

               刘厚基(?—1877),字福堂,湖南耒阳人。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兴起,清室调兵遣将镇压,刘随湘军驰援四川,直达陕西,以勇武着称。率部驻扎陕西时,适逢回民举事,刘厚基奉命北上,沿途收复延川、洛川、夺回绥德,解米脂围,在镇川擒回军元帅李生华。又挥师北上,直抵榆林城。回兵退,他入城安民,加强防务。同治7年(公元1868年),出任榆绥镇总兵,是时榆林周围匪患严重,他依次剿除。为了长期稳固边防,安定社会秩序,他与毗邻伊克昭盟,缔结盟约,共防边务。榆林方域,连年战争,民众凄苦,诸多废弛,他励精图治,不劳民力,亲率将士,修复残破的城垣、疏通阻滞的渠道。在重修榆阳书院时,陕甘总督左宗棠,鉴于他热爱地方建设事业,赞银200两,并题“北学其先”,以示鼓励。此外他发展地方业事,集资重修北京榆林会馆,设牛痘局,修建榆溪河堤,拓宽水地面积,修建忠义祠,设立节烈墓冢,以慰战亡忠烈,激励后人;修葺庙宇寺观,文物古迹,供闲暇观赏;建百岁坊,以敬老慈幼。榆林绅民重修八政牌坊时,悬挂一大木匾,书写刘厚基德政20条:“筑城垣以发保卫,葺衙署以肃观瞩;复校场以明武备,修书院以振文风。助路费以兴俊士,捐膏火以养人才;立义塾以训子弟,设痘局以育孩婴;建忠祠以召节烈,赞坟冢以掩尸骸;造焚炉以敬字纸,刊拟词以化愚民;开石峡以彰古迹,修庙宇以绥神灵;建寿坊以表人瑞,清御额以显神功;免供差以苏民困,清粮饷以济兵艰;息捐输以纾民力,施财粟以拯民贫。”光绪3年(公元1877年),刘厚基病故,年仅38岁。编有《图开胜迹》、《战功纪录》、《纪恩慕义》等书。榆林民众思念他有益于民,故在东山建立“刘公祠”。

               朱豁嘴,生卒籍贯、真实姓名未详,原太医院名医。清道光年间化装成道人,隐姓埋名,一路来榆,改姓朱。榆林偏僻闭塞。他来榆林隐居在南关十里墩太白庙,历经数年,相安无事,遂与民众治病,有神效。有一次,在大街盐市巷口遇有一家出殡,他见其棺外滴有鲜血,遂上前询问死因,系一胎妇,急痛气绝,当下令家人开棺。主人深信不疑,棺开后,他稍作诊断,便取针刺入卒妇胸口,该妇即刻呻吟复生。朱事后讲“此病是小儿反膛所至,针下复位,故能起死回生”。城内有一名医,忽得腿疾,自治多日不愈,无奈请他前去治疗。他问明病理,只将原方中牛夕一味加重分量,照方服后果愈。此医问其原因,他说“分量不足,药力不达耳”。名医折服,携重礼往谢,拒不接收。又有一次,遇某当铺伙计,见其神色苍白,痛苦不堪,当即劝其速归。其人回家,竟急病而死。后探问病因,结果是因其午饭过饱,跳柜台而出,挣破小腹而死。朱晚年收徒授艺,修建药房,取名“药王洞”,并集平生验方,着成《珍珠囊》一书传世。

               叶兰,字谵园,生卒不详,清愉林人。清乾隆25年(1760年)乡试中举人,稍后调京充任官学教习,继授内阁中书,出任安徽省安庆府同知。此期间,知府知其清廉刚毅,聪明能干,屡以下属州县疑狱要案令其分析审理。他微服私访,探明案理当堂裁决,都称公平。后调任池州、颍上二府知府,决狱治政皆有功德,接着又调任山东泗州知府,适逢淮水暴涨,所属五河、盱眙等县,皆被洪水淹浸。洪退后,又遭严重蝗灾,民众流离失所,饥不果腹,甚是恓惶,它受任于危难之时,发放赈济救民于水火。后经数年根治,民众复安。接着修建书院,创立义学;编修泗州志书;倡兴水利建设;百废俱兴,政绩灿然,深得民望,稍后母丧,卸任守孝,囊空如洗。孝满选任广西平乐府同知,浔州府知府,上任不久病逝。叶兰善书法,尤其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在家居时,先后捐款,会通地方人士,开河拉沙,兴修水利,解黄沙蔽城之危,购买土地,创立义田以备荒年账恤之资;鉴于榆林城文化落后,在城南创立义学,建筑学舍,聘请名师,培养地方人才;遇及乡考会试,发给布衣一套,以此奖励后学。在京时设立榆林会馆,以便于榆林人赴京居住聚合。

               王为垣,字掖臣,府谷县城人。清同治9年(1870)举人。为垣工于书法,积学宏富,尤精于《易》,却因故屡科不中,遂设馆讲学。清末,府谷荣河书院改为高等小学时,为垣担任首届校长,时正值新旧变革时期,为坦大胆地摒弃旧习,竭力与时代合拍。办理校务悉心尽力,登台讲授诲人不倦,颇得师生敬仰。民国11年(1922年),受益学生为录志王先生美德,立“德教碑”于县城南门外。为垣晚年,众采博收,致力于撰写《府谷乡土志》。不顾老迈年高,跋涉全县各个乡村,广泛调查,全面搜集,又经数年昼夜伏案、精心编删,终于写成《府谷乡土志》。

               牛庆誉,生卒年不详,山东肇州人。民国17年冬牛被遣任靖边县长。来靖时不坐轿不乘马,只偕一名随从,牵一头毛驴悄无声息而来。先至恒丰客店住了20来日。每日出外转悠,倾听街谈巷议,对靖边县情作了大致了解。而后,清算宿膳费用,牵毛驴进了县衙,找到原县长贺继昌,拿出委任状,接任。牛下车伊始,即命差役人等清扫府院,整顿市容。一日,牛提笔写下对联一副——“枉要同胞一分钱请唾我面,莫忘公仆两个字感服民心”,交手下帖于县府正门。牛上任后带人到附近各乡查访,见田园荒废,十室九空,偶有幸存者,亦面黄肌瘦,见县官来访,始则哀求一粥一饭以全性命,继则声泪俱下,指控贺继昌搜刮百姓种种罪行。牛回到县府,立即将贺逐出县府,命其依期造具清册,将多年所掠民脂民膏一一交待清楚,并罚大洋300。接着,将助纣为虐的警佐马骏臣、会计白皋、张文进等收监看管。几日后,牛召集各堡绅士到县府议事。牛历数贺贪赃枉法的种种罪行,摆明自己救灾济民的打算,动员绅商富户慷慨解囊,救死扶贫。绅商富户见牛厉害,多不敢怠慢,钱粮财物很快捐出不少。新城堡陆家湾有个姓宋的富户,家底十分殷实,人称“宋百万”。宋刻薄吝啬,牛数次劝其捐纳钱粮,不听。牛大怒,派人将他抓入县衙,罚粮50石,银洋300元,限期交清。宋家无奈,只得照办。警佐马骏臣家里把20余石粮食藏到姬家畔崖窑中,拒不捐献,牛派人打开崖窑,将所藏钱粮没收归公。牛杀一儆百的做法,震慑了富有之家,不到一月,即集到粮食200多石,银洋1000余元。牛又在“华洋义振会”借得粮食200多石,从山西救灾粮内分得100多石,而后在镇靖城设立收养所一处,收容难民2000多人,发放赊饭救人。民心稍定后,牛将青壮年男子组成土工队,修补城垣,并在城中建立“中山纪念台”一座。牛常将难民集中在广场,派人讲解孙中山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等革命道理,并教唱歌颂孙中山的歌曲。不久,牛又在北门河上架铁索桥一座,对早已坍塌的县城城门进行了修复。同时,兴办学校,鼓励百姓勤劳稼穑,生产救灾,重建家园,并动员全县农民植树造林。牛勤理庭讼,凡遇重大案情,必亲自查访,严格审问,在任3年,巧断两起重大无头杀人案。民国20年,在土匪张廷芝、旧官吏贺继昌的阴谋策划下,县衙门的警察发生哗变,牛被迫离任。

               吴乾元、杨琮,府谷人,为地方贤达,宣统初年,榆林杨昆山打着洪汉军招牌到处侵害百姓。宣统3年(1911年)10月,杨派其党羽陈天才、张应成率众来府勒索,要款9万并限3日如数交纳。百姓因之惶恐不安。在此危难时刻,杨踪、吴乾元挺身而出。他俩不顾个人安危,到陈天才兵营向其晓以大义。陈、张二人久闻二公德高望重,此时更谈吐不俗,因此,一时亦不敢轻举妄动。二公探得陈、张两人企图杀害本县绅商数十人谋大乱而趁火打劫。二公于是连夜召集县城有关人士密谋大计。他们首先在百姓中挑选勇猛壮汉百余人持械隐藏在陈、张驻地附近,又差人逐家逐户呼唤百姓准备与之决一死战。然后,二公便于第二天出面置酒席“款待”。来人不知是计,欣然入席。事先伏在暗中的勇猛壮汉神速冲入室内,挥刀轮斧猛砍,陈、张步卒抵挡不住,便四散夺路逃命,岂知百姓早已布满四处,到处充满呼杀声。这时,适值山西革命军营长吴倍芳率部开至保德,隔河闻乱,立即渡河会剿。杨、吴二公发动百姓除患大获成功。翌日,倾城百姓隆重庆贺,并立“功德碑”于路旁,以志纪念。

               吕师铭,字子钦,生卒不详,浙江金华人。1936年任府谷县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占华北,与府谷一河之隔的山西保德县被日军侵占,府谷形势十分危急。为此,师铭昼夜不息,发动民众全力协助驻军加强河防。1938的2月29日,日伪军千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强行渡河,进占府谷。师铭率保安团队与驻军517团并肩作战,奋力抵抗,激战数日,终将日军打退。其后,日军仍不甘心,曾数次来犯,均因师铭率领的保安团队和驻军的迎头痛击而未能占领府谷一寸土地。1937年秋,国民政府发行抗战公债,府谷分购万元之多。师铭深知府谷百姓生活困苦,遂决定所购公债全由县内富户商人认购。师铭在府任职3年,在府谷民众中威望甚高。后因不满国民政府之腐败无能而愤然辞职。别时,府谷群众数千人自发为之送行,直送到距县城十余里的河川沟始缓缓散去。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365bet体育在线网址_365365bet体育在线_Best365官网登录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